2013/6/11
台灣鄉土語言濫觴
「台灣話」、「閩南話」、「鶴佬話」
廣義的「台灣話」應該包括台灣閩南語、台灣客語、台灣南島語,甚至台灣華語,也就是說凡台灣人民所使用的語言,都可以稱為「台灣話」。有些人認為所謂「國語」(即華語)只不過是一種普通話不能算是一種方言,即不能歸入「台灣話」之中,不過有些人認為所謂「國語」和中國的普通話已經有很大的差別,並且在台灣有數百萬以外省人為主、加上部分都市中的台灣籍新生代人口以此為母語,他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新生的「北方官話台灣方言」。
狹義的「台灣話」專指「鶴佬 (hoh8 lo2) 語」,即政治上或學術上所謂「閩南 (ban5 lam5)語」,或通俗所謂「台灣話」或「台語」而言,名稱問題曾經有一些無謂的爭執。
(一) 所謂「台灣話」
久以來, 台灣閩南人一直自稱自己的語言為「台灣話 (tai5 uan5 ue7)」,戰後常簡稱為「台語」,這是因為閩南語系人口一直佔台灣總人口的絕對多數。不但如此,台灣地區的經濟中心,即大都會,幾乎全部在閩南語區內。人口的優勢加上經濟的優勢,造成閩南語在台灣的優勢地位。即使日本時代或蔣家時代推行「國語」(在日據時代為日本語;戰後為中國普通話),閩南語在台灣仍然是最具優勢的語言。閩南語可以說是台灣的「自然共通語」,他被稱為「台灣話」是非常自然的。
年來隨著台灣本土意識的高張,台灣族群意識日漸高揚,非閩南語人口,特別是客家族群對於以「台灣話」稱呼閩南語提出極強烈的質疑,不但否定閩南語在台灣的共通語地位,同時也質疑閩南語在台灣本土語言的代表性地位。
(二) 所謂「閩南語」
台灣閩南語源自閩南,以發詳地為語言名稱,原無可厚非,譬如現代英語發祥於England,美國、澳洲、南非都稱英語為English。
不過,「閩南」原本是指稱「福建南部」的地名,台灣並不在「福建南部」,以「閩南語」指稱分佈在南中國海邊緣濱海地區所有閩南語系方言,並不太恰當。
(三) 所謂「鶴佬語」
「鶴佬」一詞原為客家人或廣府人對閩南民族的稱呼,不但台灣的閩南人被稱為「鶴佬」或「鶴佬人」, 在廣東、福建的閩南人也被稱為「鶴佬」或「鶴佬人」。「鶴佬」一詞遂成為閩南民族的民族名稱。閩南民族原來沒有專有的民族名稱,現在有了「鶴佬」這個名稱,用「鶴佬語」來指稱所有閩南語應該是比較恰當才對。
近來有些反對人士提議採用「鶴佬語」的名稱,但是也受到相當的質疑,因為「鶴佬」一名是客家人或廣東人對閩南人的稱呼,不完全受到閩南人的認可,這個名稱在台灣雖然不感到「歧視」,在廣東就有「歧視」的意味,福建的閩南人也不認同這個名稱。在台灣「鶴佬」也以客家人較常使用,閩南人本身不太自稱「鶴佬」。而「鶴佬」二字是廣東人假借的用法;在台灣有許多人寫做「福佬」,是「福建佬」顧名思義的通俗語源學的訓用字;另一個通俗語源學的流行用法是吳槐先生所提倡的「河洛」二字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